我的相片
Hong Kong
If I can run to the Destination, I never walk.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大乘,小乘,顯宗與密宗

釋迦牟尼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曾經在我們的世界中開示佛法。佛陀說法是看弟子之根器與時機而定的。這些為利益眾生而說的佛法雖有多卷,但其實不外乎兩種層次,亦即小乘(Hinayana)和大乘(Mahayana)教法。小乘行者見到生死之苦,所以希望究竟地從六道輪迴中解脫出來、永久性地離苦。為利益這類眾生,佛陀教授了四聖諦、十善業、戒學、定學及慧學等法義。再有另一些人,不單為求自己脫苦,更進一步希望帶領所有眾生皆得樂離苦,所以他們發願成佛,這些人是大乘行者。為利益這類人,佛開示了六度和密法等修行法門。小乘和大乘佛法囊括了所有正統佛法。二乘雖然略有不同,但都是正宗佛教,兩者並不互相衝突。 

佛陀成道後在鹿野苑最初說法時,所教授的內容是四聖諦。因為那時的人對佛法全無基礎,佛陀要是說了大乘法,弟子便不能明白亦不能接受,故此當時所說以小乘法為主。四聖諦是有關出離心及解脫道的教法。出離心是欲求解脫的動機、求解脫的心。

甚麼是「解脫」呢?「解脫」就是自由、自在及不再受到束縛的意思。如果我們被綁起來了,或者我們被拘禁在一個密牢,然後我們逃走了出來,這便稱?「解脫」。不論我們是否意識到,但我們現在的處境正是像被束縛在監獄之中,六道輪迴是我們所處的監獄,煩惱及業力正是我們的枷鎖。自無始以往至今,我們的身心被煩惱及業力所主宰,輪不到我們自主,所以我們被迫、無選擇地在六道中轉來轉去、迷途轉向,毫無自由或自主可言。我們的心長期以來被煩惱充斥,就似油滴在紙上一樣,很難再把油從紙張上清除。因著這些煩惱,我們造作許多業,譬如說我們因為貪吃而宰殺海鮮,或者我們因瞋恨心而傷害別人等等。這些基於煩惱而生的業,就像蜘蛛網般把我們纏住,令我們無法離開及無法自由。如果我們一天未能把煩惱及業與心的主僕關係反過來,便一天不得真真正正的自在或解脫。

衲舉一個例子:在監獄內的人,由於長期被拘禁,慢慢地便習慣及認命了,不再會想及出逃之可能性。如果要達到自由的狀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他們必須先有逃走的心,二是他們必須懂得逃走之方法。如果根本沒有欲逃之動機,就不可能成功逃出。同道理,如果我們以為六道十分美好及舒適,並不想離去,是不可能解脫的。若欲達到解脫六道之境界,必須懂得如何觀察及分析現在處境,見到現況並不安樂,先有欲解脫之強烈心願,然後再實行解脫的方法,此二者缺一不可。若欲得解脫,一般的善行是無法足夠的。

為什麼呢?因為生死輪迴之根本是我執無明,若不斷無明我執,便不可能根除生死六道。怎樣才能對治及根除我執呢?我們必須證達無我空性慧,以此而把輪迴從根上切除。所以,無我空性慧好比一把鋒利的劍,能把我執及輪迴之根斬斷。怎樣才能生出無我空性慧呢?這又依賴於定。如果劍很利但持劍的手軟弱無力,則仍不能成大事,而定就正好比這堅強的手臂。定又如何能得呢?這又依賴於清淨戒行,令心遠離散亂及放逸。故此,若欲從六道中解脫出來,必須修持戒、定及慧三學。解脫之道,便是戒、定及慧這三學。 

三學之中,戒學為最重要。具備了戒的成就,要得定及慧便不難了。戒律分許多種,包括五戒、菩薩戒、出家戒及密戒等,此外還有與皈依有關之學處及八關齋戒等。戒是通往一切功德及善法之階梯,好比一切功德之總源。佛經為佛之教法,固必須尊重,但戒卻更是佛所行持的,所以更應恭敬。佛陀曾說過,在祂入滅以後,我們便應以戒為師。
這即是說,我們應把戒視為佛陀本身而生敬重。輕視戒律,亦即輕佛。

總之,戒是令我們解脫及令我們生功德的法門,絕不能輕視。修定的方法共通於小乘或大乘。因為定學是解脫之道,小乘固然需要具備它,但大乘亦需要成就定學,否則便不能成佛。慧學亦是通於小乘及大乘的教法。小乘需要它以求解脫,在大乘中它是六度中的最後一度。總結地說,小乘必須先思苦及集諦或十二因緣而生欲求解脫之出離心,令我們如處火宅極欲逃出,然後再次第修戒學、定學及慧學這三者以求達到解脫的目標。在大乘經論中,少有提及戒學等,並非因為它對大乘不重要,而純粹只是因為大乘經論假設讀者早已懂了小乘內容而已。 

對希求解脫的小乘行者來說,依靠出離心及戒、定、慧三學,便可達解脫六道之目標。可是,若以利己的角度來看,這未算達到了我們潛質之最高發揮。若從利他的角度來看,解脫之境界亦未具備最高能力來利益眾生。故此,有慧根及心量大者,不應止於小乘之行,而應發更大的心、作更高的修行、入於大乘的修行而發願成就最高的境界 -- 佛陀的境界。 

有些人誤以為,大乘佛法並非由佛所說,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釋迦牟尼當年,曾多次宣說大乘法。在佛入滅後,上座部十分抗拒大乘法,主流便變成上座部派別,但這並非說大乘法不存在,它只是式微了而已,其行者當時隱於山林,無法公開弘揚大乘法門。有些「學者」認為當時無大乘法,故此斷定說佛並無開示大乘,這是不正確的。 

大乘分為共道的顯部,或稱「經部」(Sutrayana)及「波羅密多乘」(Paramitayana),及不共的密部,或稱「續部」(Tantrayana)、「金剛乘」(Vajrayana)及「咒乘」(Mantrayana)。 

雖然大乘道最為殊勝,但正如想登上樓層的頂樓者,還必須由底層門口進入,由下而上地一層一層登樓,不可能從天而降而直接進入頂層,大乘的修行內容必須依賴於小乘,其發心之生出與否亦取決於有否小乘之發心為前行。我們最終欲引發的是菩提心,但如沒有出離心,便不可能生出菩提心,所以亦當不成大乘行者。在具體行持上,即使有菩提心的人,亦必須十善業及三學等。故此,不但小乘之發心者必須修小乘道,大乘發心者亦必須依次進行小乘之修持範圍。只有當小乘的基礎打好之後,才可以瞭解較高層次的大乘法。 
皈依是入於佛教之列的門檻、出離心是入於小乘之門檻,菩提心則是入於大乘的門檻。判別是否大乘,看的正是有無菩提心。大乘行者的目標是要成佛,成佛之「命根」乃菩提心,而菩提心之「命根」為慈心及悲心,尤其是後者。甚麼是「悲心」呢?許多人把慈心與悲心混為一談,這是不正確的。「慈心」是指願眾生得樂的心,「悲心」乃指願眾生離苦、不忍見其受苦的心,此二者均是菩提心之「命根」。對自己親友的「悲心」,我們不可說完全沒有,但這只是有條件及局限性的悲心,而並非對任何有情?生的平等悲心。此外,有些人自以為是大乘弟子就很傲慢,聲稱自己有悲心而小乘沒有,這是常見的錯誤觀點。小乘其實亦修慈心及悲心,而且亦具備清淨、無誤的修慈悲法門,所不同的只是小乘並無建基於悲心之上而發願成佛的心而已。在座中有些或許會生出疑問:「我老早就是大乘佛教徒了,師父您不必說這些了!」事實上卻不一定如此。我們平時雖然常自詡「大乘弟子」,但大乘卻並非我們在嘴上說一說便能進入的。

大乘的行者要發菩薩的心願、作菩薩的事業。如果沒有這樣的心,便不是大乘。縱使所修之法是大乘法、宗派屬於大乘、道場是大乘的、師父也是大乘的,這些都沒取決性的作用,我們的心必須是大乘心!如無大乘的心,則不是大乘行者。有些人會說:「但我的心也是大乘的呀!」,這是很可笑的幼稚話。別說對一切眾生發起真正的菩提心或悲心了,我們有時連一隻蚊子也受不了! 

大乘修行者首先要通達與小乘共通的教法,建基於此基礎上,我們再修習生起菩提心,為不忍見眾生苦而發願成佛。這種心必須依賴與小乘共通的教法作為基礎,否則無從生起。在這心一真實生出的一味,我們便列入菩薩之列而堪稱「佛子」了。然後,我們作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及般若空性之大乘顯部修行,更可進一步而入密乘之門。 

無顯部基礎者,尤其無菩提心基礎者,修密無利且反而有害。但有菩提心者若修密法,尤其是摩訶瑜伽無上密法,便能比顯部更迅速地成就佛境。如果要修學密法,必須依止金剛上師而如法求得圓滿傳承灌頂及講授。向來若有弟子求學密法,金剛上師定先對其教授大、小乘顯法基礎。在對顯法部份善修後,行者才可進而入於密乘教法。 

密法分為事密部、行密部、瑜伽密部及摩訶瑜伽無上密部四類。在如法得四部密中任何一部之完整灌頂及傳承後,我們對其戒誓必須謹慎防護,尤甚於菩薩戒等,然後我們依有相及無相之次第修下三部密,或如果是修摩訶無上瑜伽密部者,則先修生起次第,後修圓滿次第。以上所說之灌頂,乃指真正的完整灌頂。現在有許多漢人一窩蜂地跑去西藏的上師處求受密法,他們所得到的很多時只是一些隨許傳承,而並非真正灌頂,這並非上述的修持密法。 

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大乘、小乘、顯宗和密宗的分別了。佛陀在當年說法時,是隨當時聽眾生的根器而說的,有時依了義講說,有時依非了義講說,有時廣說因果,有時又詳述菩提心,這些教法都是最殊勝之教法,但若我們擇其中一部、兩部經典而研學,往往會有不能深入領會佛陀之密意的可能性。對這方面,我們必須很謹慎,千萬不要動X便說謗法的話,甚至還為自己是在維護佛法。

佛經有說:謗經中一字,比把世上一切佛塔拆毀之罪還大!」我們若只尊重三藏裏的一部份佛法,而不尊重其他部份,便已有輕視佛法之業了,何況說更直接的毀謗法寶呢!可是,我們今天環顧一下佛教徒的習慣,便會看到許多謗法的情況。在現今年代,我們常常聽到修小乘者謂大乘非佛說,修顯宗者又斥密法並非純正的佛法,或修大乘者譏小乘為低等根器者所修,或持密者妄說上根者不必執著持戒,亦有人說唯獨某一部佛經是最殊勝的,甚至幾乎是在暗示說其餘經典皆為多餘。這許多的誤見,全因我們對整條成佛之道及修行路上每一步之先後因果關係並不瞭解,所以導致到所有佛法看似為零散、互不相連的個別獨立教法。

衲舉一個例子,醫師有時候會建議某些病者服用涼性藥品,在這病者的另一次發病時,醫師又可能叫他多吃燥性藥品,這並不是醫師的教示犯了先後矛盾的毛病,而是醫師針對病者不同的病況及時間而先後所作之建議,在病人燥熱時教以服用涼性藥,在他寒涼時教他服用溫熱藥物,這都是如理的。同樣地,針對不同根器之行者、不同的狀態之下,佛陀之先後開示便會有所不同。不懂全條成佛之道的先後次第關係的人,會誤以為佛陀的教法前後似為矛盾,但其實它們不但互不相違,反而相輔相承、互相依靠。我們沒法從全套教理中硬取出一部份,而說此乃足以令人圓滿成佛的完整教法。佛陀的任何教法,無一為多餘,無一不是成佛之道的主幹或分支、前行或正行。所有佛法的小部份,都是相輔相承、互相依靠的。我們要把這些全部教法都通達,所以必須廣泛而深入地研學。 

在漢地的佛教徒主要乃大乘宗派,但我們不應輕視小乘的教法,而且更應該好好地修持與小乘道共通的教法。修持與小乘道共通的教法,並不代表我們變成了小乘行者。小乘的修行起因是厭輪迴苦海,其修行方法為戒、定、慧三學等法門,其目標為解脫輪迴。

大乘的修行起因是不忍見其他生命受苦,其修行方法為六度及密法等法門與小乘所包括的法門,其目的地為圓滿之佛陀境界。由上述所說可知,大乘發心者亦必須修小乘的法門。

衲打一個比方:我們幻想在成都有兩個旅客,甲想去拉薩,乙則想去康定。從成都去拉薩,要先經過康定,三地在同一條路上。
雖然甲想去拉薩,但他必須由成都出發,先走遍由成都至康定的路,再走上由康定至拉薩的最後一段路。這二人相約一同上路,二者均由成都出發,但甲以拉薩為目標,乙則滿足於到達康定。在由成都至康定的路上,兩人雖同行,但甲卻著眼拉薩,乙則心想著康定。

甲好比大乘行者 他雖以佛境為目標,但他必須先與乙走過同樣的道路,只有尾程是他孤身上路的。乙好比小乘行者 —— 他只想到達第一站。所以,小乘者固然必須走小乘道,但大乘發心者也必須先經歷與小乘共通的內容,所以他亦必須修十善業、出離心、四諦及三學作為基礎。在我們修與小乘道共通的內容時,由於我們並非以小乘發心去修,所以我們並非小乘行者。有些人說:「四諦及十二因緣乃小乘教法,求解脫乃小乘發心,所以大乘行者不應修持!」,這是不正確的見解。

小乘者固然必須修出離心及解脫道,但大乘行者亦需修此。大乘行者希求成佛,成佛依賴於菩提心,但什麼是菩提心呢?此乃基於不忍見眾生在生死輪迴中受苦,而發願成佛度生的心。不修出離心的人,連自己的苦都未見到,對自己都尚未能生出悲心,如何能推己及人地生出悲心呢?如果沒有悲心,就不能培養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又怎能成佛呢?

換句話說,成佛乃依賴菩提心,菩提心建基於悲心,而悲心則建於出離心之上。沒有出離心,則不可能有菩提心,所以絕不可能成佛!如果硬要說修出離心則必為小乘,一切菩薩均曾修出離心,難道一切菩薩皆成為小乘者了嗎?這顯然是不合理的講法。又有另一種論點,引佛經中說菩薩不應畏怕輪迴的斷句為依據,聲稱修大乘者若抗拒輪迴便是不對,所以他們說不應修出離心。這是一種因不通達經義而生出之想當然。我們應厭離的,是因煩惱及業所引發之生死輪迴。說菩薩不怕生死輪迴,是指祂們因悲心及願力而自願地受生。

在這種受生情況中,祂們不生煩惱,亦不因煩惱及業而生。所以,說菩薩不厭離生死,是指祂們不逃避為利眾生而自願進入的生死,而並非指祂們應當留戀因煩惱及業導致之生死六道。這兩者根本不能混為一談。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行善積德10個方法


行善積德10個方法
1、與人為善。2、敬愛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為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捨財作福。8、護持正法。9、敬重尊長。10、愛惜物命。 
1、何謂與人為善?
為人應盡量不拿自己的長處,去彰顯別人的弱點。
不要故意表現自己的善心,去顯示別人的惡意。
千萬不要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捉弄別人,折騰別人。
應該盡量謙虛處世,見人有過,盡量寬恕。
見人小善,也要表揚,則可對惡人形成一種沉默的,也不會撕破惡人的面子,使惡人不敢放縱,也有改過的機會。
總之,念念不忘為大眾著
想,維護真理原則,即是與人為善。
2、何謂敬愛存心?
就一般人的行為來看,君子與小人實在有點混淆不清,但若能留意一個人的存心正邪,則善惡就像黑白一樣的明白。
因此說:“君子所以異於小人,僅在一念之差而已。”
孟子也提到:“人所以異於禽獸幾稀?”
俗語說:“一樣米養百種人。”
人雖有親疏貴賤,智拙賢愚之分,但萬品同體都是同胞,誰都應該互相敬重,敬愛眾人也等於敬愛聖賢,能了解眾人的立場,即合聖賢之道,因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人人若都能敬業樂群,安份守己,敬重別人,也珍重自己,即是代天行道,敬重存心。
3、何謂成人之美?
一般來說,社會上持善之人較少,迷糊之人較多,而一般人又有坦護自己,排擠異群的劣根性,因此善人處於俗世,除非他能有守正不阿,有破斧沉舟的勇氣決心,否則也很難立足。
加以有意行善之賢達人士,言行都與世俗不同,心直口快,不善心機,不善於粉飾自己,以博取虛榮,因此見識不高的俗人,就常給他們不公道的指責,而達不到為善的目的。
因此說:仁人志士,長輩君子,應時加匡正輔助,以宏揚此等善士之功德,就像處理玉石之道一樣,任意拋棄丟擲,就同互礫,若懂得加以琢磨,則就是寶貝。
因此,凡發現有人行善,其志可嘉,就應該設法給予扶助,以成人之美。
4、何謂勸人為善?
    凡人都有良知,只因人生旅途紛擾動蕩,為名為利而使人沉淪墮落,因此與人相處,須時時提醒告誡他人,以解開迷惑。
韓愈說:“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為人若能臨機應變,因材施教,做到不失人不失言,則就像解人煩惱,醒人惡夢一樣,是最好也最實惠的事。
5、何謂救人危急呢?
人生在世,難免都會有失敗與不幸的遭遇,當碰到別人遭到禍害之時,應當像自己碰到災難一樣,盡力給予協助,譬如拿話安慰,或發洩他的冤屈,或給予其他方式的接濟都可以。
古人說:“恩惠不在大,能救人緊急為貴。”這是救人危急的大道理。
6、何謂興建大利?
就是協助建設公共設施,譬如開渠導水,修築堤防,修建橋梁、救濟貧困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算興建大利。
7、何謂施財作福?
佛門萬種行持,以布施為第一,施就是捨,賢明之人內捨六根,外捨六塵,一切所有都可施捨,而不掛意。
一般人當然做不到此種境界,還把錢財看得比生死更重要,因此為人若能看破人生,從最困難的施財做起,以利群生,廣積陰德,則內能去除自私吝啬的劣根性,外能濟人之急難,則將大有助於修善行持。
雖然初期會感到勉強,但慢慢就會感到心安理得、心曠神怡,而消除其他過失。
8、何謂護持正法?
正法即是佛法,佛法是萬物萬世的指標,沒有正法,則天地萬物將難以化育成長,難以脫離凡塵三界,難以維護蒼生,救渡眾生。
因此,凡是見到佛堂、神廟、或經書典籍,皆應敬重並加愛護整理,至於弘揚正法,以報佛恩更要認真去做。
9、何謂敬重尊長?
就是尊重父母兄姊,長官上輩,凡是年高德重、長輩、上官都要敬重。
    奉侍父母應柔聲下氣,必恭必敬。
服務社會國家,也不可因為天高皇帝遠而放肆亂來。
有刑於犯人時,不可作威作福。這些都是最關系陰德的,試看忠義之家,子孫沒有不綿延昌盛的,這是敬重尊長的道理。
10、何謂愛惜物命?
古人曾說:“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當然一般人很難做到此種境界。
這只是提醒我們,必須維護人所俱有的“有恻隱之心”。
孟子所以說:“君子遠庖廚。”
也是為了養成人人皆有恻隱之心。
因為人生在世,求仁者盡在此心,積德者也憑此心。
因此說:為人若不能斷肉持齋,也應當做到“自養者不食,見殺者不食,聞殺者不食,專為我而殺者不食。”的四不食之修養,以培養慈悲心腸,增長福份智慧。
再說:古人煮繭以求絲織衣,今人種田除蟲以養人,衣食之源,樣樣動人恻隱之心。
因此為人一生,若不知愛惜物命,珍惜勤儉,就跟造了殺生孽的過失一樣,至於手所誤傷,足所誤踐者,更是常見,都應當隨時防范,盡量避免。
總之,積善之方太多太多,難以一一例舉暢述,但只要能依此十項方法推廣修持,則萬種功德都能完成的。阿彌陀佛!
摘自家和萬事興之夫妻和睦相處集下載:網址:http://shouningsi.fjsy.net/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轉載) 教初學風水人士快速運用製作九宮飛星圖

 宅命圖,又稱九宮飛星圖,玄空飛星圖。我們堪測宅子,首先要瞭解宅子是何時建築,何時入住,然後,用羅庚準確測量出宅子的坐向,接下來便是起宅命圖,配合宅外山水形勢及宅內設施佈置分析判斷此宅的吉凶諸事宜。
  宅命圖,由三個星盤組成:運盤、山盤、向盤。如下圖:
  
  宅命盤是由九個宮位所組成,而每個宮位都有三顆星組成,其中單個排列的星是每運的天星。俗稱運盤。左上方的數字則是山盤,右上方的數字則是向盤。
  



教初學風水人士快速運用製作九宮飛星圖
宅命圖,又稱九宮飛星圖,玄空飛星圖。我們堪測宅子,首先要瞭解宅子是何時建築,何時入住,然後,用羅庚準確測量出宅子的坐向,接下來便是起宅命圖,配合宅外山水形勢及宅內設施佈置分析判斷此宅的吉凶諸事宜。
  宅命圖,由三個星盤組成:運盤、山盤、向盤。如下圖:
  

  宅命盤是由九個宮位所組成,而每個宮位都有三顆星組成,其中單個排列的星是每運的天星。俗稱運盤。左上方的數字則是山盤,右上方的數字則是向盤。
  製作這樣的星盤,一般需要分三個步驟:
  第一:首先排運盤:以運星入中宮按照中--乾--兌--艮--離--坎--坤--震--巽順飛。
  例如:堪測的宅子是1987年入住,坐子向午,1987年屬於下元七運(這部分內容請參照以前章所述),故首先把七入中宮順飛其餘八方。

  
  第二、排山盤飛星:以運盤坐方飛星排入中宮(左上方),以坐方飛星三元龍陰陽定順逆軌跡,逢陽順正,逢陰逆飛。排出山盤。
        
  
  如坐子向午為天元龍坐向,子在坎卦,坐星天盤為3,將3排入中宮(左上方),3屬震卦,含甲卯乙三山,卯為天元龍,屬陰,當逆飛。如下圖:
 

  
  第三:排向盤飛星:以運盤向方飛星排入中宮(右上方,同山星並排),以向方飛星三元龍陰陽順逆軌跡,逢陽順飛,逢陰逆飛。排出向盤。
  如坐子向午,午在離卦,向上天盤為2,將2排入中宮(右上方)。2屬坤卦,含未坤申三字,其中坤為天元龍,屬陽,當順飛。
  

  這樣,七運子山午向的宅命圖就製作完成了
 
下元八運(2004-2023年)九宮飛星圖挨星方法
 
九宮飛星圖,或稱宅命圖,由三個星盤組成: 即運盤、山盤和向盤。九宮飛星盤排布順序,首先排“運盤”。
 “運盤” 以運星入中官順飛。例如:下元八運(2004-2023年),將 八白星納入中宮順飛(運星,一般不論陽順陰逆,一概順飛)。一般,盤中只寫星的數,不填星所主的顏色及星名。如“八白星”便只填“八”字。
 “山盤” 以運盤坐方飛星排人中宮(左上方),以坐方飛星三元龍陰陽定順逆軌跡,逢陽順飛,逢陰逆飛。排 佈山盤。
 “向盤” 以“運盤”向方飛星排入中宮(右上方),再以向方飛星的 三元龍陰陽決定順逆軌跡,逢陽順飛,逢陰逆飛。
 運盤──2007年,為下元八運,以八入中順飛。
  運盤 (2004-2023)
    
山盤與向盤:以坐酉向卯為例
 山盤
坐方為酉,在圖為一白;以一白布入中宮。從二十四山方位圖或三元龍表得知酉位屬陰故逆排,故以一白入中逆飛:1-9-8-7-6-5-4-3-2-1-9,按中-乾-兌-良-離-坎-震-巽-中排列。
  

 
 運盤+坐盤

   







  向盤
宅向為卯在八運九宮圖中為六白,以六佈入中官,從二十四山方位圖及三元龍表中得知卯為陰,故六白入中逆飛。
  運盤 +  坐盤   +  向盤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关于猎豹分拆与金山


最近格隆一直在分析“雷军系”。金山旗下的猎豹移动(由金山网络更名而来)于4月3号提交招股书。作为“雷军系”公司中最具想象力的一块业务,很多朋友希望格隆能够对猎豹分拆后自身的价值,以及金山(3888)的价值做一个重新认识与评估。格隆把对招股说明书的详细解读如下。
先看看猎豹的各项数据。猎豹2013年营收为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0%;收入中82%来自广告,腾讯、阿里和百度是猎豹移动的主要客户,来自TAB三家的收入占到猎豹广告收入的70%。收入占比第二大的是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是来自移动端的游戏收入,这一块业务占整个收入的11%。其余的收入来自于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安全软件的收入,随着公司由传统的安全软件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变,这一块的收入占比正在逐年下降。由于金山软件(3888)的年报中对金山安全部分的营收和运营利润(未扣除行政费用)都有披露,此前格隆也根据这些信息对金山安全的估值做出过一些分析。不过通过猎豹移动招股书中披露的更为详细的财务数据,格隆发现猎豹的盈利能力比之前预想的要差一些。首先是猎豹移动2013年的市场营销费用同比增长了250%,增速快于同期营收的增长,导致市场费用占收比增加了7个百分点。另外一点就是猎豹移动的行政费用比格隆之前预计的要高。因为在金山软件的年报当中,行政费用是不可拆分的,因此看不到安全业务的行政费用占收比。通过猎豹的招股书,发现2013年猎豹移动的行政费用为9700万人民币,占到了金山软件行政费用的一半。而猎豹移动的收入占金山软件的总收入只有34%。因为市场费用和行政费用占收比较高,猎豹的运营利润率只有12.3%。如果扣除期权费的影响,Non-GAAP的运营利润率可以提升至17.3%,但相比奇虎33%的Non-GAAP运营利润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猎豹移动2013年的净利润为6200万,但实际的利润应该好于这个数字。首先2013年猎豹移动的期权费为3700万人民币,如果排除期权费用的影响猎豹主营业务的净利润就已经达到9900万人民币。另外猎豹移动2013年的税率高达44%,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招股书中解释了这是收到递延资本公积的影响,导致了2013年的税率水平过高。如果再扣除税率过高的影响,猎豹移动2013年的Non-GAAP净利润应该在一亿人民币以上。
再来看看猎豹移动的估值定位。猎豹移动IPO计划发行15%的新股(占上市后13%),最多募集3亿美金。按照募集上限估计的市值为23亿美金。这个估值是否合理,市场参照最多的是与猎豹业务最相似的奇虎360(QIHU)。猎豹移动的业务和盈利模式与奇虎360相似并非偶然。猎豹现在的CEO傅盛当年就担任奇虎360安全卫士的总经理,奇虎这款核心产品就是由傅盛的团队一手打造的。傅盛从奇虎360离职后创办了可牛影像公司并担任CEO。2010年金山安全与可牛合并为金山网络,由傅盛担任CEO来对抗奇虎360免费安全软件对金山安全业务的冲击。傅盛用3年的时间带领猎豹移动走出低谷,完成了传统软件企业到互联网企业的转型。因此猎豹与奇虎这一虎一豹从业务范畴到商业模式都是非常具有可比性的。市场对奇虎14年的营收预期约为12亿美金左右,同比增长70%以上。而猎豹14年营收增长大概在100%的水平,约为15亿人民币。按照这个估算,奇虎14年的营收大概是猎豹的5倍,如果按照同样的14年PS给出估值,奇虎现在100亿美金市值,则猎豹短期内的市值应该在20亿美金附近。如果猎豹分拆上市后的市值短期内维持在200亿港币以下,会对金山软件估值产生负面影响。猎豹上市后,金山的持股会被摊薄至49%,猎豹200亿港币市值对金山软件的贡献就只有100亿。如果金山软件最具想象力的业务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价值,剩下游戏和WPS业务支撑另外250亿港币市值就会有压力。金山软件和腾讯一样,游戏贡献的利润占到总利润的50%以上,在整体估值的时候都囫囵个,游戏的利润也被给予较高的PE。如果拆分开给估值的话,可能就会发现游戏部分的估值存在压力。所以在猎豹分拆上市前后的一段时间,囫囵一锅烩的腾讯应该是比清晰分拆的金山更加稳妥的一个标的。
最后想强调一点,格隆依然看好金山软件和猎豹移动长期的表现。原因是通过猎豹移动的用户数据和奇虎之间的对比,猎豹的长期市值不应该仅仅是奇虎的五分之一。2014年猎豹移动手机端的MAU预计突破3亿,接近奇虎手机MAU的三分之二,猎豹PC端的MAU目前约为1.6亿,为奇虎的三分之一。只是猎豹尚处于货币化的早期阶段,类似于一两年前的奇虎。因此猎豹的盈利增长预计在未来的一两年内都是高于奇虎的,与奇虎之间的市值差距必定会逐步缩小。如果猎豹的软件能够得到小米平台的助力(小米预计14年出货6千万部,15年出货1亿部),比如小米手机预装一些猎豹的软件,那猎豹追赶奇虎的速度就会变得更快。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馬雲:35歲你還窮,活該你窮!讀完,就被罵醒了!



你窮,因為你沒有野心

馬雲說:在創辦阿里巴巴時,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 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里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在銀行上班的朋友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乾,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
 

當時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 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一樣的道理。”


馬雲說:很多人一生輸就輸在對新生事物上
第一看不見;
第二看不起 ;
第三看不懂;
第四來不及!
 
你窮,是因為你沒有野心!
野心,是一種人生在世的偉大理想,一定要實現的宏偉目標。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不敢想、不敢做的事,卻沒有乾不成的事!你的野心有多大,未來就有多寬廣。
 

一個貧苦不堪的勤雜工, 卻因一次人前的難堪,一次刻骨銘心的受窘,竟然成為舉世矚目、無比富有的女中豪傑!
 
 
最初,她在一家大公司裡,是工作在最底層的員工, 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清掃衛生,根本沒有人注意她。一次,因為沒帶工作證,她被公司的門衛攔在門外,不准進入。她告訴門衛,自己確確實實是公司的員工,此次是為公司買辦公用品去了。然而她好話說了一大堆,門衛仍然對她不屑一顧,不准她入內。這期間,她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年齡相仿、身著職業裝的白領們先後進入了公司的大門,根本沒有出示工作證。於是她問門衛:“這些人沒有出示工作證, 怎麼也都進去了?”門衛用一種鄙視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冷冷地一擺手,那意思就是說:“走遠點,別煩我!”。她感到了莫大的羞辱, 自尊心彷彿被門衛狠狠的踩在腳下,跺個稀巴爛!她看看自己寒酸的衣著,和手中推著臟兮兮的平板車,再看看那些衣著華麗、她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驟然品嚐到被人歧視的酸楚,她的心發跳、臉發燙,渾身顫抖。

這時,就在這時,一個誓言,在她的心頭轟然炸響:我一定要創造奇蹟,成為萬人矚目的富姐,成為舉世聞名的強人!讓這種恥辱永遠的埋藏地下!
 

從此以後,她開始利用一切機會來充實自己。每一天, 她第一個來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她分秒必爭,將別人隨隨便便丟掉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和工作上。很快, 她就脫穎而出了。在同一批騁用者中,她第一個做了業務代表。接著她又依靠超人的努力,成為這家跨國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她學歷並不高,只有自考專科文憑,在中國的經理中被尊為“打工皇后”,後來,她又任微軟公司中國公司的總經理。她,就是商界女傑吳士宏!
 
 
試想,如果當初,吳士宏沒有改變命運的決心,沒有成為富人的野心,或許,她一輩子都是那個貧窮而卑微的勤雜工!是野心,是無堅不摧的野心, 鑄就了輝煌!
 

你窮,是因為你沒有極度渴望成為成功的野心!

你窮,是因為你沒有燕雀缺乏的鴻鵠之志!

你窮,是因為你無法戰勝自己內心的怯懦!

你窮,是因為你缺乏變不可能為可能的勇氣和巨大決心!
  

 
 
有了野心,你才能克服一切自卑、逼出潛能!

有了野心,你才能堅持不懈、不斷學習和改進,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自己!

有了野心,你才會不畏一切艱難險阻。敢於創造出別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蹟!

不論你現在家境有多窮, 地位有多低。都不要否定自己,都不要失去凌雲之志。
一身貧寒的李嘉誠,當初比現在的你還窘迫,你又有什麼理由繼續受窮,不成為富翁呢?

 
當你的家人數落你沒出息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
當你的父母生病沒錢醫治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
當你被你的競爭對手打敗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
當你心愛的另一半拋棄你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
當你30歲40歲還沒有什麼成就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

世界萬物要么走向成長,要么走向滅亡! ! ! !

等待,就是浪費青春! ! ! !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啟發?

李学凌的这段过往不重要,格隆关注的是李学凌两次离职时的一些细节。李学凌在谈及在搜狐离职的原因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搜狐的作风不够强悍,大家不敢骂老板。你想一个公司都不敢骂老板了,最后咋弄啊,有话不敢说。”这句话至少让格隆看到了两点:第一,李学凌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第二,李学凌应该是一个听得进去别人意见的人,这样可以避免他自己在大方向上面犯错。至于离职网易的原因,说起来真的有点让人唏嘘。李学凌在网易的时候向丁磊提出自己的设想:“用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来发展网易的内容,把房产、游戏、汽车和科技4个频道独立出来,成立自负盈亏的公司,员工持股,而管理者对于独立公司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如果顺利,5年之后,网易会手握4家上市公司,每家都能做到领域老大。